IE NC通用的藏鼠标右键一法 >>
<< 羽毛球的魂
入世后的农业和农民:压力,机遇和对策

Author Zhou Renjian Create@ 2004-04-03 22:13
whizz Note icon

入世后的农业和农民:压力,机遇和对策

                                                                                    F0007102 5000719056 周仁建

压力篇

中国的人口数目巨大,而且农业人口占的比例也巨大。中国的农村地区9亿人民的家,占总人口的70%。

中国的平均农田只有0.40公顷(一英亩),每个农户的土地面积平均不足一公顷!中国农业最引人注意的特点是农田的小规模。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平均农田只有0.40公顷(一英亩)。而且中国的农田在缩小,1980年的平均规模是0.56公顷,使农民更难利用可以提高产量的设备和灌溉的投资。我国的土地经营规模实在是太小了,即使完全不考虑国际市场,没有加入世贸组织的压力,这种状况也是必须要改变的。这种小农田的农业生产给西美的大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相比,其效率是可想而知的低. 美国的耕地面积将近是中国的2倍,而农场数量只有200万个,不到中国的百分之一,美国的农场平均规模在100公顷以上。欧盟的耕地面积与中国相同,而只有740万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的规模将近20公顷。在这些国家中,几十年来农业结构一直在进行着调整,农场数量和农业就业人员不断减少,而每个农场(基本是家庭农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发达国家早就认识到仅仅靠政府的补贴无法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假如WTO后,西美的农业产品的进入,必然会让中国的农民无所适从,而毫无竞争力。要改变如此的情况,不可能用政府的补贴或保护的方法,应该从实质上改变如此的小生产。

 

  中国的农业问题很严重,中国领导人公开承认。在2002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期间,朱镕基总理说,入世后,他最担心的就是农民的问题——“我说不开心是夸大了一点,但确实是很担心,我最担心的是农业。”

 

  另外一个方面,虽然我们的经济指数增长是稳定的,但我们的农业的收入却是在回落。2000年,农村的净收入增长连续的三年减慢,只增长了2.1%即272美元,比1999 3.8%和1998年的4.4%有所下跌。许多中国的经济学家指出大多数农村地区在过去的两年内已经处于衰退时期。6月,官方媒体最终承认"中部和西部地区主要从事耕作的农民甚至看到他们的收入实际上正在减少" 我们很明显地看到农业的增长是低于总的经济增长。这就必然会导致农民与其他人群的收入差距的增大,从而导致贫富差异、城市与农村差异的拉大,这会导致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对一个国家来说绝对是一个隐患。

 

不久前,零点调查公司公布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加入WTO后的选择》报告。他们通过对辽宁、河南、湖北、安徽等11个地区的111518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进行调查,发现有41.6%的农村居民对WTO听说过也知道什么意思;约有38.1%的农村居民听说过但不知道什么意思;更有20.1%的农村居民竟然从没有听说过。从这份调查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对WTO存在着认知度偏低的问题。据调查人员分析,这有可能导致农村居民对WTO负面冲击的心理准备不足。

中国已经入世了,但农民的观念还没有跟上来,农民的竞争力就可想而知。

 

    另外,政府在教育上的开支很不够。 中国在130个国家中排名119 而且贫穷导致了每年有400万个孩子中途辍学,而且通常教育程度不高的都是农村的,如此必然导致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够,生产效率不高,竞争力也就不够。近年来教育开支取得了小小的进步,实际上教育的花费从总体上看下跌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一个百分点。现代社会中,教育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力量的竞争,而教育是其根本。我们比较一下我们国家的大学生的普及率和发达的西美国家的大学生普及率,我们就知道我们的教育还有待提高。

 

甘肃省贫困的比率是34%、青海省24%、山西省20%,而沿海的广东和福建的贫困比率低于2%。在东北沿海的山东省把83%的小学毕业生送进了初中,但是西部的贵州省仅仅达到36%。这个差距是大的,但也是次重要的,因为对于生活在更贫困地区的人而言,这更不难见到。一个甘肃的农民将会知道在省会兰州许多人的生活要好多少,但是这个农民不可能知道或不关心:他的省市的生活水平与他从未去过的北京和上海相比存在更大的差距。

 

     总而言之,中国的农业问题本来就是一个问题,涉及人口、地理、文化、教育、经济等等。而入世给我们带了更多的严峻的挑战,不过也肯定带来了机会。

 

优势篇

一般对中国来讲,我们资源的秉赋是集中在劳动力比较丰富,土地资源比较短缺上,也就是说由于你的劳动力资源很丰富,所以你的畜产品,蔬菜水果,还有一些加工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就具有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主要指用人工比较多的产品,比如种蔬菜,种蔬菜跟种粮食比较,粮食就那几个季节安排,而蔬菜是你每天都要照看的,要花大量劳动;还有畜产品,比如养鸡,还有水果,另外还有加工食品,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工,所以如果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就意味这集中很多人工的产品成本会低一些,相反在日本种蔬菜,因为日本农民的工资很高,很显然他种的蔬菜价格也不会低,可能是中国的1020倍,所以我们把蔬菜出口到日本、欧洲这样的市场,很显然我们是有竞争能力的,所以山东的农民种芋头、种大葱、种圆白菜,他就具备比较优势,完全可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下列的一篇新闻的一段话就说明如此一点:

据说日本政府限制从中国进口的理由是进口商品数量的激增损害了日本农民的利益。农林水产省提供的数据说,日本进口的大葱1996年占其国内当年销售总量的04%,而2000年达到82%;香菇1997年进口量占销售总量的26%,2000年则为39%;灯草1997年进口量占26%,2000年占59%。这几种商品几乎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农林水产省还说,由于进口,日本国内大葱生产者的收入减少了60%,香菇生产者的收入减少了40%,灯草生产者的收入减少了50%。

 

只要你质量达得到、卫生标准符合国际要求,这些产品完全可以进入国际市场。相反我们粮食产品,因为它需要大量土地,它是靠土地规模才能形成的,刚好我们是缺土地资源,缺水资源的,所以这些产品,在成本上价格上,本身没有任何具备竞争力,因此可以在今后适当的考虑从国外进口一些,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进口一部分国外的粮食,就相当于进口国外的水资源、土资源,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排除进口,适当的进口,有利于我们国内搞结构调整,可以省出我们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来生产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像蔬菜、水果,生产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农产品。

 

  更深化的农场危机也会影响世界农业市场。中国是小麦、棉花和猪肉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还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水产业。中国作为小麦的最大消费国、大豆的首要进口国和世界棉花25%的消费国,对世界市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中国还是第一大肉猪出产国(但是这是一个家庭饲养的经营形式,而且80%来自每户人家每年饲养四头或更少的肉猪)、第一大淡水水产国、第二大谷类生产国(次于美国)和第三大谷类出口国、第二大饲料制造生产国、第二大大豆、玉米粉和食油消费国(次于美国)、第四大大豆生产国(次于美国、比利时和阿根廷)。总之,作为一个农业的大国,其取得的成绩和具有的优势在世界经济上是不可忽视的。

 

    在国内来说,相比较于其他的产业,农业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入世)对农业的影响可能比对非农业部门的不利影响要小。第一,我国农业的外贸依存度远远低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目前大致在10%左右,因此在同等条件下,所受的影响也小得多。第二,我国农业的自给自足性较强,如粮食的商品率仅为35%左右。商品率低,受市场的影响作用就小,受世界市场的影响作用就更小,尤其是广大内陆地区,进口产品仅仅是因为高昂的内陆运费就会丧失竞争力。第三,我国的农业生产完全是自由竞争的,在国际竞争面前,有着较强的生命力。第四,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生产量和消费量巨大,具有大国效应。

 

       优势是存在,我们要看,我们还要懂得去把握的我们的优势,从而在世界贸易中取得先机。

 

对策篇

加入WTO,以土地密集型为基础的粮食生产是我们的劣势,而从我国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稀缺的国情出发,生产劳动密集型的高价值的农产品是我们的优势,所以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是必要的选择

如何将中国的农产品打出去,如何来分配国际市场,来开拓国际市场,它需要有竞争主体,因此目前来讲,完全靠农民和小企业来参与市场竞争、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很显然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面临的是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面对的是国外具有高组织化程度化的行业组织、行业协会的竞争,因此现在看起来,首先是应该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尽快能够培养一批大的龙头企业。

如果从农民的意识来看,中国的农民应该从目前保持温饱、自给自足的思路,考虑应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应该有点现代的观念,用现代的科技武装自己,要让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让国内的消费者满意,让全世界的消费者满意。

 

减少农村劳动力要遵循发达国家制定的模式。1950~1980年期间,美国、日本和丹麦的农场就业率减少了65~70%,而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00~500%。这个比例的抉择,要充分考虑到中国本身人口巨大,和农业人口比例的巨大的实际情况。宏观方面的调控好,是政府的不可轻忽的问题。

 

  另外,中央政府意识到一个很大的问题有待处理。共产党领导阶层在2001年早期总结出, 如果农民的税收负担不减少,"那么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会增加"。国务院更直率地承认乱收费和乱征税不仅"破坏党和群众的关系,而且危害农村地区的稳定"

    所以在收费方面,对农民的要谨慎。朱镕基的新战略是:一面废除乱收费,最终为农民减轻负担25~30%,另一面增加合法的税收。2000年在安徽进行了"费改税"政策的试点工作。试点范围还是很有限的。

 

  另外,对于农业来讲,政府的作用应该说非常大的。不管哪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他们给农业的补贴每年是几百亿。比如按照世贸组织的统计,欧洲现在给农业的补贴每年是900多亿美元,美国接近700亿,日本是600多亿,因此今后政府对农业的作用肯定是越来越大,只不过政府所管理的、所补贴的对象有所调整,不是像现在什么都可以管起来。

 

    另外,作为政府,调整关税配额安全阀也是一个办法。

  入世只对中国农村经济产生温和影响,其主要理由在于中国不会出现国外粮食的泛滥。中国的农民将受到被称为世界贸易神秘手段 - 关税配额体制的保护。

  关税配额是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中所提出的双层关税,即两种不同标准的关 税。在这制度下,某种进口货物在规定数量内适用低关税,超过这一数额的其余进口部分则提高关税。在许多情况下,这种高关税体现着抑制进口作用。四分之一以上的WTO成员国,主要是长期来推行保护性农业政策的富国使用这种关税配额的办法来限制农产品进口。欧盟和美国正是采用关税配额的主要国家。

  中国参加WTO,将把关税配额制度应用到它的最重要的农产品上面去,包括小麦、玉米、大米、油籽、食糖、羊毛和棉花。允许以低关税(1%)进口的数量是很低的, 使之对于国内价格或农户收入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例如,2005年小麦的低关税额度为该作物国内消费量的8%,大米和玉米的配额则仅仅为每种谷物的总消费量的4%。中国并不需要进口大量谷物。中国政府没有公布粮食储备的数量,但外国粮食贸易商估计中国的储备大概在年消费量的50%以上,远超过二亿吨。这方面的估计数字还没有包括储放在三亿农民家中的粮食。

  即使中国需要进口粮食,也不会购买关税额度之外的数量。一旦达到关税额度,在这数量之外的进口将被征以65~77%的进口税。高到足以使中国忍不住高关税而不愿再进口,从而不会出现进口粮食泛滥的局面。这一税率可能听起来觉得高得荒谬,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便觉得不算一回事了。

  美国对于超过关税额度的进口商品的税率,食糖为197%、奶制品为144%(1996年)。欧盟对超过关税的进口税率,食糖为297%、奶制品为288%。

中国决定参加WTO是因为中国需要借外国竞争的压力来加速国内私有企业的成长和国有部门的退出。为此,中央政府决定落实有关开放市场和降低关税的承诺。但是我们也预见到,北京会同其他现有WTO成员一样,当国内基本利益受到威胁时,便会转而采取保护主义的措施。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中国政府对于国内压力退让的程度和频率有多大。大豆的实例是一个有益的教训。

 

我们再来看看入世后,我们的碰壁:

去年12月下旬,阿拉斯加海产市场协会、加州杏仁协会、加州开心果协会、加州新奇士种植者协会和肉类出口协会等美国五大农业协会联合在浙江省最大的家友超市举办了一次“美国食品节”。销售美国牛肉、加州杏仁等130个品种的生鲜产品和加工食品。短短10来天,这些美国农产品在这家超市的零售总额达57万元,其中洋水果就达16.3万元,占家友超市水果总销售额的32%;仅新奇士橙就卖出6200多公斤。而同时在超市同台竞争的本土产品的销量却捉襟见肘。

就在数十天后,浙江省台州的蔬菜西兰花,在日本临时加严的检验中部分被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出口受阻。

日本这次加严的措施实行批批检验,农残检测项目包括甲胺磷、敌敌畏、毒死蜱、氯氰菊脂等。台州西兰花收购价格从每个1.6元跌至0.6元,使14家相关企业和种植面积达10万亩的数万农民叫苦连天。

如此等等,是所谓的“绿色壁垒”。

我们看到WTO有它自己规则,不是我们盲干就可以的,学规则,守规则,利用规则,是我们必行之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少专家指出,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过低,是农产品破解绿色壁垒道路上一只致命的拦路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状态使得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无法彻底执行。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农业要跨过绿色壁垒这道坎,最终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有序地减少农民,二是提高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联合起来。

    专家指出,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其实就是技术标准的规则,谁控制了技术标准,谁就掌握了进入市场的主动。长期以来,我们农业只关注数量的增长,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没能放于重要位置,检验体系、标准化体系等也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就有近60种认证体系,而中国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认证体系。

 

总结篇

    我们应该看到,五年来,我们的农业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我们的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在农产品供需的总量上已经基本解决,而且还出现了过剩,那就是说,中国农业的生产,中国农业的发展已经由过去的短缺向现在的过剩,向开始以市场定位来转变,因此现在中国农业的竞争能力,应该跟五年前比较非同日而语,所以我们有信心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农业只要经过努力的话,是完全可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方面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开拓国际市场,发挥我们东部沿海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我们中部地区的粮食主产区,也可以通过提高竞争能力,来加强我们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的建设,来保证我们的粮食安全。因此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要看到确实挑战很大,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有信心把握住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的机会,使中国的农业农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2/5/12

 

参考资料:

《中国的农村危机》作者:安迪·罗思曼 陆袆璐译

来源:http://211.167.94.35/century/wencui/020325200/0203252009.htm

《广州日报》——日本拿中国大葱开刀(20010411日)

来源:http://gzsoccer.dayoo.com/content/2001-04/11/content_102243.htm

《人民日报》——绿色壁垒挡在前  忧中之忧是农业(2002423日)

来源:http://www.people.com.cn/GB/jinji/37/20020423/715348.html

Yahoo!财经 - 期市新闻》——入世对中国农业利大于弊(20011120日)

来源:http://cn.biz.yahoo.com/011120/115/tbfg.html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小于其他产业》作者:柯炳生(农业部经济研究中心)

来源:http://www.agri.ac.cn/agri_net/02/2-02/007chanye.htm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中国农业应对入世挑战(20011126日)

来源:http://www.shangdu.com/1/2001-11-29/1007002752044177.html

 

本记录所在类别:
本记录相关记录: